靶向药耐药后的替代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化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1、化疗
化疗通过细胞毒性药物抑制肿瘤生长,适用于靶向治疗耐药后的广泛进展。常用药物包括卡铂、紫杉醇、吉西他滨等,可单独或联合其他疗法使用,需根据肿瘤类型和患者耐受性调整方案。
2、免疫治疗
对于存在PD-L1高表达或微卫星不稳定性高的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可能有效。此类药物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但需评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风险。
3、联合治疗
将靶向药与其他疗法结合,如抗血管生成药(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或不同靶向药序贯使用。部分患者可能通过调整剂量或用药间隔延缓耐药,但需监测肝肾功能。
耐药后需及时复查基因检测明确耐药机制,如EGFR-T790M突变可换用奥希替尼。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影像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由肿瘤科医生动态调整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