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皮肤可能出现多种异常表现,常见的有感染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等。这些症状通常提示病情进展或机会性感染,需及时就医处理。
1、感染性皮肤病
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病毒、真菌或细菌感染。例如带状疱疹常表现为单侧成簇水疱伴剧烈疼痛;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可导致口腔黏膜白斑或皮肤褶皱部位红斑脱屑。针对病原体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氟康唑胶囊、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炎症性皮肤病
脂溢性皮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炎症反应,多发生在头面部、胸背部,表现为油腻性鳞屑和红斑。银屑病样皮损也可能出现,皮肤可见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覆盖银白色鳞屑。此类情况可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配合润肤剂缓解症状。
3、皮肤肿瘤
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相关恶性肿瘤,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红色斑块或结节,多首发于下肢。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率也高于普通人群,可能出现形状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的色素性皮损。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注射液等。
艾滋病患者出现皮肤异常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皮肤科就诊,通过组织病理检查、病原体检测等手段明确诊断。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控制HIV病毒载量,定期监测免疫功能指标,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