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可能出现一些皮肤症状,但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表现,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常见皮肤表现包括斑丘疹、口腔毛状白斑、单纯疱疹、脂溢性皮炎以及皮肤瘙痒等,需结合高危行为史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判断。
1、斑丘疹
艾滋病急性期约50%-70%患者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多分布于躯干、面部,常伴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通常无瘙痒,1-3周可自行消退,与病毒血症引起的免疫反应相关。
2、口腔毛状白斑
表现为舌侧缘白色绒毛状斑块,不易刮除,多由EB病毒感染引起。该症状具有较高提示意义,但需与普通口腔溃疡、念珠菌感染鉴别。
3、单纯疱疹
HIV感染早期可能出现口周、生殖器部位簇集性水疱,易反复发作且愈合缓慢。疱疹病毒激活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有关,严重时可发展为播散性疱疹。
4、脂溢性皮炎
头皮、面部出现油腻性鳞屑红斑,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显著增高。可能与免疫失衡导致的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相关,症状往往较顽固且易复发。
5、皮肤瘙痒
部分患者出现全身性或局部顽固瘙痒,皮肤表面无原发疹或仅见抓痕。这种瘙痒可能与神经病变或免疫介导的组胺释放有关,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若近期有高危暴露行为且出现上述皮肤表现,建议在窗口期后进行HIV抗体检测。需注意的是,单凭皮肤症状不能确诊艾滋病,带状疱疹、药疹等疾病也可能产生类似皮损。确诊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HIV核酸、抗体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建议至传染病专科医院规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