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的必查项目通常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根据个体风险因素和症状表现,医生会针对性选择筛查方式。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基础检查可评估机体整体状况,便隐血试验有助于筛查消化道肿瘤。例如长期便血患者需通过粪便检查排查结直肠癌风险。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乳腺钼靶检查适用于乳腺癌筛查,腹部超声能检测肝脏、胰腺等脏器异常。低剂量螺旋CT对早期肺癌筛查敏感度可达90%以上。
3、内镜检查
胃镜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病变,肠镜可发现结直肠息肉或肿瘤。4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进行胃肠镜检查,特别是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
4、病理学检查
对可疑病变组织进行活检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如宫颈细胞学检查(TCT)配合HPV检测,能有效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5、肿瘤标志物检测
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提示肝癌可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筛查。但需注意肿瘤标志物存在假阳性可能,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癌症筛查应根据年龄、性别、家族史等风险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基础体检,吸烟者定期做胸部CT,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半年检测AFP和肝脏超声。出现不明原因消瘦、异常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