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低危型感染主要可引起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以及尖锐湿疣等皮肤病变,具体类型与感染部位有关。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1、寻常疣
寻常疣多由HPV1、2、4型等低危型感染引起,好发于手指、手背、甲周等部位。皮损表现为黄豆大小的灰褐色丘疹,表面粗糙且质地坚硬,可能因搔抓或外伤导致疣体扩散。临床治疗可采用液氮冷冻、激光消融等方式去除疣体,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咪喹莫特乳膏、水杨酸软膏等药物辅助治疗。
2、扁平疣
HPV3、10型等低危型感染可能引发扁平疣,常见于面部和手背。皮损特征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呈肤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且密集分布。该病变具有自体接种特性,过度搔抓可能导致皮损沿抓痕排列。治疗时可选择维A酸乳膏、氟尿嘧啶软膏等局部用药,顽固性皮损需配合光动力疗法。
3、尖锐湿疣
HPV6、11型等低危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在外生殖器及肛周形成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初期为淡红色小丘疹,后期可能融合成团并伴有渗液。临床主要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电灼等物理治疗清除疣体,配合干扰素凝胶降低复发风险。治疗期间需避免性接触,性伴侣应同步检查。
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出现疣体后切忌自行搔抓或撕扯,防止病毒扩散。若皮损短期内增多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HPV分型检测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