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检测阳性通常需要进一步确诊、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以及心理支持等处理措施。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1、进一步确诊
HIV初筛阳性后需立即进行补充试验,如免疫印迹试验或核酸检测,以排除假阳性可能。确诊后应配合疾控中心完成病例登记和病毒载量检测。
2、专业医学咨询
需前往定点医院感染科就诊,医生会评估感染分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并发症情况。对于暴露后预防,建议在72小时内开始阻断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片。
3、抗病毒治疗
确诊患者需终身坚持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常用方案包含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联合整合酶抑制剂(多替拉韦)。治疗目标是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
4、定期医学监测
治疗期间每3-6个月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每年进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检测。出现机会性感染时需及时治疗,如复方磺胺甲噁唑预防肺孢子菌肺炎。
5、心理与社会支持
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抑郁,加入感染者互助组织获取社会支持。建议将感染情况告知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测,但需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HIV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规范治疗可使预期寿命接近正常水平,我国目前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日常需注意营养均衡,保持适度运动,按时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发生高危行为后,未感染者可通过暴露前预防用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