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英文缩写,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患者需特别注意按时服药、监测药物副作用、定期医学检测等事项,这对控制病毒复制和维护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1、按时服药
抗病毒药物要求严格按时服用,通常每日固定时间服用1-2次。漏服或错服易导致血药浓度波动,可能诱发病毒耐药。建议使用手机闹钟、分药盒等辅助记忆工具,外出时随身携带备用药物。若发生漏服,2小时内可立即补服,超过2小时则跳过本次剂量,切勿双倍服药。
2、监测药物副作用
常见初期反应包括头痛(发生率约35%)、恶心(28%)、皮疹(15%)等,多数在2-4周内自行缓解。需警惕严重过敏反应如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表现为全身性水疱伴发热。肝肾功能异常多发生在治疗3个月后,定期检测转氨酶及肌酐值至关重要。神经系统副作用如依非韦伦相关眩晕,建议睡前服药。
3、定期医学检测
治疗初期每3个月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稳定期可延长至6个月1次。病毒学失败标准为连续两次检测载量大于200拷贝/ml,此时需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建议每年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宫颈癌筛查等机会性感染相关检查,并监测血脂血糖代谢指标。
患者应保持每日7-8小时规律睡眠,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出现持续腹泻可补充电解质溶液,口腔溃疡时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需注意心理调适,可通过正规心理咨询缓解治疗压力。所有治疗调整都需经感染科医生评估,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毒反弹和免疫系统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