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通常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而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损可能增加病毒再激活风险。
HIV感染会显著降低CD4+T淋巴细胞水平,削弱机体对潜伏病毒的免疫控制能力。当CD4+细胞计数低于500个/μL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更易从神经节中重新激活。临床数据显示,HIV感染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约15-25倍。皮肤损害常呈现多区域分布或大疱性皮损,病程可能迁延不愈。
此类患者还需警惕并发症风险增高。约30%的病例可能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超过普通患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CD4+小于200个/μL)可能发生播散性感染,累及内脏器官。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药物,可有效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
建议HIV感染者定期监测免疫状态,CD4+细胞计数持续降低时可考虑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需综合评估免疫功能状态,通常在CD4+≥200个/μL时实施。出现单侧皮肤疼痛或簇集水疱时应尽早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