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BMI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是什么

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BMI在临床诊断中主要用于评估体重状况、筛查健康风险以及指导干预措施。该指标结合身高和体重,为医生提供初步判断依据,但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健康状况。

1、评估体重状况

BMI通过体重与身高的平方比值,将人群分为体重不足、正常范围、超重和肥胖等类别。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中,18.5-24.9为正常范围,25以上提示超重或肥胖,18.5以下可能存在营养不良。该分类体系帮助医生快速识别患者的体重异常情况,尤其对肥胖相关代谢疾病的初步筛查具有实用价值。

2、筛查健康风险

BMI异常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存在相关性。超重或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概率显著增高,BMI≥30时骨关节疾病风险增加3-5倍。对于BMI低于18.5的个体,需警惕免疫功能下降、贫血或内分泌紊乱等问题,临床常结合血液检测进一步排查。

3、指导干预措施

根据BMI数值可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对于超重者,医生可能建议调整膳食结构并增加运动量;肥胖患者可能需要配合奥利司他胶囊、利拉鲁肽注射液等药物干预;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BMI变化有助于评估干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注意BMI无法区分肌肉量与脂肪量,运动员或水肿患者可能出现误判。临床上常结合腰围、体脂率、血液生化指标等进行综合判断。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科学的体重管理计划,避免自行通过BMI单一指标过度解读健康状况。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