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ABO溶血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ABO溶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抗原抗体反应有关,常见于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血的情况。其核心过程涉及母体产生的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

1、母胎血型不合

当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遗传父亲A型或B型血时,母体血液中天然存在的抗A或抗B抗体为IgM型,通常不能通过胎盘。但在某些情况下,母体可能因接触类似抗原(如食物、细菌)刺激产生IgG型抗体,这类抗体分子量小,可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系统。

2、抗体致敏红细胞

进入胎儿体内的IgG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的A/B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补体激活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导致红细胞膜表面出现微小孔隙,细胞内渗透压失衡。

3、红细胞破坏加速

受损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被过早破坏,血红蛋白分解产生大量未结合胆红素。婴儿肝脏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系统尚未成熟,无法有效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形式排出,导致黄疸、贫血等临床表现。

ABO溶血多表现为轻度溶血,严重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或核黄疸。孕期定期进行抗体效价监测和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检测至关重要。若确诊溶血,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蓝光照射、白蛋白输注或换血疗法,所有治疗均需在新生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