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晒太阳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段、做好皮肤保护、注意环境安全、加强眼部防护以及及时补充水分等事项。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需避免过度暴露引发皮肤损伤。
1、选择合适的时段
建议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让婴幼儿晒太阳,此时段紫外线强度较低。每次晒太阳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避免正午阳光直射,防止皮肤灼伤。新生儿初次晒太阳应从3~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时长。
2、做好皮肤保护
婴儿皮肤角质层薄,需用薄毯遮盖头部、腹部等敏感部位,四肢可适度暴露。6个月以上婴幼儿外出前15分钟可涂抹SPF30以上的物理防晒霜,注意选择不含香料、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婴儿专用产品。
3、注意环境安全
避免在风口或蚊虫较多区域晒太阳,建议选择有树荫的户外环境或透光性好的室内飘窗。晒太阳时需保持环境温度在24~26℃,每10分钟调整婴幼儿体位,避免局部皮肤过热。
4、加强眼部防护
婴幼儿晶状体透明度高,紫外线穿透性强。晒太阳时应佩戴宽檐遮阳帽,使用婴儿推车遮阳棚,或通过调整体位使阳光不直射面部。切忌让婴幼儿直视阳光,以防视网膜损伤。
5、及时补充水分
晒太阳会加速体液蒸发,需在晒后及时哺乳或喂食温开水。若发现皮肤发红、出汗较多,应立即停止晒太阳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
晒太阳后建议观察2小时,若出现皮肤红斑、烦躁哭闹等情况,可用冷藏后的母乳湿敷或涂抹婴儿润肤霜。如出现水疱、发热等晒伤症状,需及时到儿科就诊。日常可通过测量血维生素D水平评估晒太阳效果,避免盲目延长日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