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可能是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前列腺增生、先天性尿路狭窄、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的,需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其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需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
1、尿路结石
结石可能堵塞输尿管或肾盂,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从而引发肾积水。患者可能出现腰部疼痛、血尿等症状。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排石颗粒、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坦索罗辛胶囊等药物促进结石排出,必要时需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2、尿路肿瘤
肾盂癌、输尿管癌等肿瘤可能压迫尿路造成梗阻,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腹部包块等。通常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可能需配合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
3、前列腺增生
增生的腺体可能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长期梗阻可能引起肾积水。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非那雄胺片、多沙唑嗪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4、先天性尿路狭窄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可能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儿童患者较多见。通常需通过输尿管成形术、肾盂成形术等手术方式解除梗阻。
5、尿路感染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输尿管黏膜水肿或炎性狭窄,从而引发肾积水。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尿痛等症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日常需注意避免憋尿,每日饮水量建议保持在2000ml左右。若出现腰部胀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通过超声、CT尿路造影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