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但具体影响程度需结合病情进展判断。短期轻度肾积水及时解除病因后通常可逆,但长期严重的肾积水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可逆损害。
当肾积水病程较短且程度较轻时,及时解除尿路梗阻后,肾脏排尿功能逐渐恢复,此时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可能无明显下降。但若积水超过6周未处理,肾盂压力持续升高会导致肾实质受压萎缩,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行性减退。研究数据显示,完全性梗阻4周后肾功能约丧失50%,超过12周则可能完全丧失功能。长期积水还会引发肾皮质变薄、肾单位纤维化等器质性改变。
存在基础肾脏疾病、反复尿路感染或双侧肾积水患者更易出现肾功能恶化。这类患者除腰痛、排尿困难等典型症状外,可能伴随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等肾功能异常表现。超声检查可发现肾盂分离超过15mm,同位素肾图显示分肾功能下降超过40%提示肾功能受损。
建议肾积水患者尽早就诊泌尿外科,通过CT尿路成像、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明确病因。对于已出现肾功能异常者,需在解除梗阻的同时进行保护肾功能治疗,必要时采取血液净化等支持措施。日常应注意监测尿量变化,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和肾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