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患者感染风险增高主要与低蛋白血症、免疫抑制剂使用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患者出现感染后可能加重病情,需及时就医处理。
1、低蛋白血症
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会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形成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减少会使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同时可能引起组织间隙水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体内。这类患者常需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状态。
2、免疫抑制剂使用
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是肾病综合征的常用治疗药物。这类药物会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降低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导致机体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感染指标。
3、免疫功能紊乱
肾病综合征患者本身存在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补体系统异常等免疫紊乱。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会削弱机体对细胞内病原体如病毒的清除能力,而补体成分从尿液中丢失会降低溶菌酶活性,增加细菌感染风险。临床可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
肾病综合征患者若出现发热、咳嗽、尿频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检测明确感染。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