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贫血常见类型区分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其常见类型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缺铁性贫血

这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由铁元素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关键原料,长期缺铁会导致红细胞体积变小、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患者可能出现指甲变脆、口腔炎等症状,常见于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出血等人群。

2、巨幼细胞性贫血

主要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这两种营养素参与红细胞DNA合成。缺乏时骨髓会产生异常大的红细胞,但成熟受阻。患者可能出现舌炎、手脚麻木等神经症状,常见于长期素食者或胃肠吸收障碍患者。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属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造血干细胞损伤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除贫血外,常伴有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发病可能与药物、辐射或病毒感染有关,需通过骨髓移植等特殊治疗。

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适量摄入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若出现持续疲劳、心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贫血类型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