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伤后出现发红、起水泡的情况,通常需要冷敷镇静、保湿修复、药物治疗、水泡护理以及避免刺激等处理措施。若症状较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1、冷敷镇静
晒伤初期可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冷藏后的湿毛巾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冷敷能收缩局部血管,缓解灼热感和红肿。需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2、保湿修复
冷敷后可以使用含芦荟提取物、维生素E或神经酰胺的保湿霜涂抹皮肤,帮助修复受损的屏障功能。建议选择无酒精、无香精的医用修复乳膏,避免使用厚重油脂类产品堵塞毛孔。
3、药物治疗
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皮肤瘙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等药物,合并感染时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
4、水泡护理
直径小于1厘米的水泡应保持完整,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护。较大水泡需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抽吸处理,破溃的水泡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后涂抹抗生素软膏,避免撕扯表皮。
5、避免刺激
恢复期间需严格防晒,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热水烫洗、搔抓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外出时应佩戴遮阳帽、使用SPF50+的物理防晒霜,并每2小时补涂。
晒伤后72小时内是修复关键期,若出现发热、寒战、恶心或水泡渗液混浊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日常应注意在紫外线指数较高时段减少户外活动,进行户外作业时应穿戴防晒衣、太阳镜等防护装备。晒后修复期间需保证充足饮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