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发作时可通过停止摄入乳制品、使用药物、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不适,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具体缓解措施应根据个人情况遵医嘱选择。
1、停止摄入乳制品
若摄入牛奶、奶酪等乳制品后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需立即停止食用。乳糖不耐受主要是由于肠道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乳糖导致肠道产气增多,停止摄入后可减少乳糖来源,约1-2小时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2、使用药物缓解症状
可遵医嘱服用乳糖酶制剂帮助分解乳糖,如口服乳糖酶胶囊或滴剂。若腹泻严重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吸附肠道多余水分,搭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腹痛明显者可口服山莨菪碱片缓解肠道痉挛。
3、调整为低乳糖饮食
日常可选择酸奶、无乳糖牛奶等乳糖含量较低的乳制品,或添加乳糖酶的调制乳。急性发作期建议暂时禁食乳制品,改为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饮食加重肠道负担。
4、热敷缓解腹部不适
用40℃左右的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腹部,每次15-20分钟。温热刺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改善腹胀、腹痛症状。需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
乳糖不耐受者日常需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避免冰淇淋、炼乳等高乳糖食物。外出就餐可提前服用乳糖酶制剂预防不适。若出现持续水样便、脱水或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液或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