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的传播可通过加强日常管理、落实防控措施来有效预防。常见的预防方法包括日常消毒、健康监测、隔离病例、个人卫生教育以及保持环境清洁通风,需多环节共同配合以减少感染风险。
1、日常消毒
手足口病病原体对含氯消毒剂敏感,托幼机构需每日对玩具、餐具、桌椅等物品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卫生间、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消毒后需用清水冲洗并晾干,避免残留刺激儿童皮肤。
2、健康监测
教职工应在晨检和午检时观察儿童体温、口腔及手足皮肤状况,发现疱疹、溃疡或发热等异常需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就医。班级内出现病例后,需对其他儿童进行连续10天的症状追踪。
3、隔离病例
确诊儿童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疱疹需完全结痂。隔离期间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返校前需提供医疗机构开具的复课证明,防止病毒通过接触传播。
4、个人卫生教育
指导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使用七步洗手法持续揉搓20秒以上。避免共用毛巾、水杯等物品,教育儿童不随意触摸眼鼻口,咳嗽时用肘部遮挡以减少飞沫扩散。
5、环境管理
保持教室每日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定期清洗空调滤网,游乐设施每周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疫情期间可暂停集体活动,减少不同班级儿童的交叉接触。
托幼机构发现聚集性病例应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配合开展终末消毒和流行病学调查。教职工需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控培训,家长也应配合做好居家健康观察,共同维护儿童群体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