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青少年创伤后如何开展心理疏导

李侃 精神科 主任医师

江西省精神病医院 三甲

青少年创伤后的心理疏导可通过心理治疗、家庭支持、学校干预、药物治疗以及社会支持等方式进行,需根据个体情况综合干预。以下为具体疏导方式: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可帮助青少年识别和调整负面思维模式,逐步面对创伤记忆。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EMDR)能通过特定技术缓解创伤相关的情绪困扰。团体治疗则提供安全的环境,促进同伴间的经验分享与情感共鸣。

2、家庭支持

家长需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通过倾听和共情建立信任关系。可共同制定规律的作息计划,逐步恢复生活秩序。避免过度追问创伤细节,转而通过绘画、日记等非语言方式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必要时全家参与家庭治疗。

3、学校干预

教师需观察学生的注意力、社交及学业表现变化,适当调整课业要求。心理老师可开展创伤主题的心理课堂,教授放松训练技巧。建立同伴支持小组,鼓励良性互动,预防校园排斥现象。

4、药物治疗

对于出现持续失眠、惊恐发作或抑郁症状者,经精神科医生评估后,可短期使用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或劳拉西泮等抗焦虑药物辅助治疗。需密切监测药物反应,配合心理治疗同步进行。

5、社会支持

社区可组织艺术疗愈工作坊、运动康复课程等群体活动,帮助重建社会连接。引导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通过助人行为提升自我价值感。必要时联系青少年保护机构提供法律或安置协助。

建议家长及教师密切观察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变化,若出现自伤倾向、社交退缩或持续三个月以上的适应障碍,应及时联系心理卫生中心或精神科医生。干预过程中需尊重青少年的心理节奏,避免二次创伤,同时建立学校-家庭-医疗机构的联动支持体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