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与白内障是两种不同的眼部疾病,主要区别体现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等方面。青光眼以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为特征,而白内障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引发的视力下降。
青光眼的发生主要与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眼压升高有关,长期高眼压会压迫视神经纤维,造成不可逆的视野缺损。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眼胀、头痛、视物模糊,急性发作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治疗上常采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滴眼液、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滴眼液,以及激光小梁成形术或小梁切除术降低眼压。
白内障的病理基础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形成不透明区域阻碍光线通过。典型症状包括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眩光感、视物颜色变淡,严重时瞳孔区可见白色混浊。治疗方法以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为主,早期可试用吡诺克辛滴眼液延缓进展,但药物无法逆转混浊。
这两种疾病在风险因素上存在差异,青光眼高危人群包括高度近视、糖尿病、青光眼家族史者,而白内障更易发生于老年人、长期紫外线暴露者以及糖皮质激素使用者。若出现视力异常,建议尽早就医通过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视野测试等手段明确诊断,遵医嘱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