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伤后避免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及时清洁伤口、消毒处理、使用抗菌药物、妥善包扎以及密切观察等。若伤口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1、及时清洁伤口
挠伤后应立即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氯化钠溶液冲洗伤口,去除表面的污物和细菌。避免使用污染的水源或手直接触碰伤口,防止二次感染。若伤口内有异物残留,可用消毒镊子小心取出。
2、消毒处理
清洁后使用碘伏、75%酒精或过氧化氢溶液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碘伏对皮肤刺激性较小,适合浅表伤口;酒精适用于完整皮肤消毒。消毒时应从伤口中心向外周环形涂抹,避免重复污染。
3、使用抗菌药物
浅表挠伤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药膏,抑制细菌繁殖。若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可能需口服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医师处方。
4、妥善包扎
清洁消毒后,用无菌纱布或透气创可贴覆盖伤口,避免外界细菌侵入。包扎不宜过紧,每日更换敷料并观察愈合情况。若敷料被渗液浸透,应及时更换。
5、密切观察与就医
若伤口出现红肿加剧、渗液混浊、疼痛加重或伴有发热等症状,可能提示感染加重,需立即就医。深部挠伤或动物抓伤需评估破伤风风险,必要时接种疫苗。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抓挠或沾水。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发生感染风险较高,需更加注意防护。若伤口愈合缓慢或出现异常,建议尽早就医进行专业清创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