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常见的七种斑一般包括雀斑、黄褐斑、晒斑、老年斑、咖啡斑、太田痣以及褐青色痣。这些斑点的形态特征和分布位置存在差异,具体需结合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1、雀斑
表现为直径1-5毫米的浅褐色或深褐色斑点,边缘清晰且形状不规则,常对称分布于鼻部和面颊等曝光部位。其颜色深浅与紫外线暴露程度相关,夏季可能加深,冬季减轻。
2、黄褐斑
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呈现为边界不清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对称分布于颧骨、前额等部位。妊娠、内分泌紊乱或日晒可能诱发或加重皮损。
3、晒斑
又称日光性黑子,多发生于长期日晒部位,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片,表面光滑,直径从数毫米到厘米不等,可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
4、老年斑
学名脂溢性角化病,表现为淡褐色至黑色的隆起性斑块,表面粗糙且伴有油腻性鳞屑,好发于面部、手背等部位,多见于中老年人。
5、咖啡斑
多为先天性皮肤病损,呈均匀的咖啡色斑片,边界清晰但形态不规则,直径可从数毫米至数十厘米,可单发或多发,全身均可出现。
6、太田痣
属于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单侧面部沿三叉神经分布的蓝灰色或青褐色斑片,多累及眼周、颧部及颞部,部分患者伴有巩膜色素沉着。
7、褐青色痣
又称获得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表现为颧骨对称分布的灰褐色斑点,直径1-5毫米,边界清晰,多见于20-40岁女性,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
日常需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刺激导致色斑加重。若面部出现新发皮损、原有斑块快速增大或颜色改变,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通过皮肤镜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