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弥漫性骨破坏属于哪种病理类型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弥漫性骨破坏通常与恶性肿瘤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代谢性骨病等病理类型相关。其形成多与骨质异常吸收或破坏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恶性肿瘤骨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骨骼,导致溶骨性破坏。例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容易发生骨转移,患者常伴随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虫蚀样或虫咬状骨质缺损,需通过穿刺活检明确原发灶。

2、多发性骨髓瘤

该病属于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异常浆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导致全身多部位溶骨性病变。典型表现为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实验室检查可见M蛋白升高及高钙血症,治疗常采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靶向药物。

3、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骨骼时,肿瘤细胞可直接浸润骨组织,破坏骨小梁结构。CT检查可见虫蚀样或斑片状骨质破坏,常伴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等症状,需通过免疫组化确诊,治疗以化疗联合放疗为主。

4、代谢性骨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因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激活破骨细胞导致全身性骨吸收。典型X线表现为骨膜下吸收、颅骨颗粒状改变,需通过血钙、血磷及PTH检测确诊,治疗需切除甲状旁腺腺瘤或药物控制。

出现弥漫性骨破坏需尽早就诊,通过骨扫描、PET-CT、骨髓穿刺术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需根据原发病制定方案,如手术、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等,同时需预防病理性骨折并加强营养支持。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