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如何评估肝癌介入治疗效果

陶思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估一般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生存期及综合评估标准等。患者需通过多维度检查明确治疗效果,并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1、影像学检查

肝癌介入治疗后通常需进行CT、MRI或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大小、血供变化及坏死范围。若肿瘤体积缩小、血供减少或出现明显坏死区域,提示治疗有效。增强扫描可动态观察病灶强化程度,评估栓塞或消融效果。

2、实验室指标

甲胎蛋白是重要的肝癌标志物。介入治疗后需监测AFP水平变化,若数值显著下降或恢复正常范围,常提示肿瘤活性受抑制。同时需结合肝功能指标如ALT、AST等,评估治疗对肝脏的损伤程度。

3、临床症状

有效治疗可改善腹胀、腹痛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力状态评分如KPS评分提高、体重稳定或增加、食欲改善等均属于积极疗效表现。若出现腹水减少或黄疸消退,说明肿瘤负荷减轻。

4、生存期评估

中位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是重要疗效指标。介入治疗后需统计1年、3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反映肿瘤控制持续时间。生存期延长结合生活质量改善,可综合判断治疗获益程度。

5、综合评估标准

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从肿瘤活性、新生病灶、血清标志物等维度综合判断。完全缓解需病灶完全坏死且标志物正常,部分缓解要求坏死范围>50%且标志物下降>50%。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每3个月进行影像学和血液学评估。治疗期间需记录症状变化,及时反馈不适。医生会根据肿瘤分期、肝功能储备等调整评估频率,必要时联合靶向或免疫治疗提高疗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