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胃肠炎护理需注意饮食调整、补液治疗、卫生管理、病情观察等方面,同时需遵医嘱用药。该疾病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科学护理可促进恢复。
1、饮食调整
胃肠炎患儿消化功能较弱,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米粥、面条等。避免进食高糖、高脂肪及乳制品,以免加重肠道负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症状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2、补液治疗
腹泻和呕吐易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溶液,按说明书调配后少量多次喂服。若出现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3、卫生管理
注意手部清洁,接触患儿前后需用肥皂洗手。患儿餐具、衣物应单独清洗消毒,粪便需用消毒液处理后再丢弃。保持居住环境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4、病情观察
每日记录患儿排便次数、性状及呕吐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剧烈腹痛或精神萎靡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肠套叠、严重脱水等并发症,需紧急送医。
日常护理中需让患儿充分休息,注意腹部保暖。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物,以免影响病原体排出。患病期间应暂停接种疫苗,待痊愈后补种。护理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无改善,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