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本身一般不会引起发烧。该疾病主要是由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典型症状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通常不会伴随全身性症状。但若患者免疫力低下或合并其他感染时,则可能出现发热反应。
1、局部真菌感染
鹅口疮的本质是口腔局部的真菌过度增殖,病变范围局限于口腔黏膜表层。白假丝酵母菌产生的毒素和代谢产物通常不足以触发体温调节中枢,因此单纯感染不会导致体温升高。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进食疼痛、拒食等局部症状。
2、继发细菌感染
当口腔黏膜因鹅口疮破损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此时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致热因子,出现体温超过38℃的发热现象,这种情况常见于未及时清洁口腔或免疫力较差的婴幼儿群体。
3、基础疾病影响
长期使用抗生素、HIV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患鹅口疮时,可能出现真菌入血引发系统性感染,这种播散性念珠菌病会导致持续高热,并伴随寒战、呼吸急促等全身中毒症状,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情况。
若鹅口疮患者出现体温异常,建议监测腋温变化。当体温超过38.5℃或伴随精神萎靡、呼吸困难时,需警惕合并感染的可能,应及时到儿科或感染科就诊。保持口腔清洁、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