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出现黄疸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胆道梗阻、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原因有关。该症状是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黏膜黄染的表现,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病因。
1、病毒性肝炎
甲型、乙型等肝炎病毒感染可引发肝细胞损伤,导致肝脏摄取和排泄胆红素能力下降。患者除黄疸外常伴乏力、恶心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或保肝治疗。
2、胆道梗阻
胆管结石、胰头癌等疾病会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引发梗阻性黄疸。此类患者可能出现陶土样粪便和皮肤瘙痒,通常需通过ERCP取石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外科手段解除梗阻。
3、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时,红细胞大量破坏会产生过量胆红素。患者可能伴随贫血、浓茶色尿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孢素软胶囊、甲泼尼龙片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出现黄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饮酒,保持规律作息,胆道疾病患者应注意低脂饮食。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使用退黄药物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