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疗法前的准备工作通常包括基因检测、身体评估、心理准备、药物调整以及医疗团队沟通等环节。这些步骤有助于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安全性。
1、基因检测
靶向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特定基因突变或靶点。例如,肺癌患者需检测EGFR、ALK等基因状态,乳腺癌患者需检查HER2表达情况。只有确认存在对应靶点,才能选择匹配的靶向药物,避免无效治疗。
2、身体评估
需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基础检查,评估患者体能状态。若存在严重肝损伤或心脏疾病,可能需调整药物剂量或暂缓治疗。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还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范围,建立治疗基线。
3、心理准备
患者需了解靶向治疗可能出现皮疹、腹泻、高血压等副作用,做好应对预案。医护人员会讲解药物服用方法、复查周期及日常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建立合理治疗预期,提高用药依从性。
4、药物调整
治疗前需停用可能干扰靶向药物代谢的药品,如华法林等抗凝剂需替换为低分子肝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需评估感染风险,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同时需排查中药补剂成分,避免发生相互作用。
5、医疗团队沟通
多学科团队会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例如,病理科确认分子分型,肿瘤内科选择药物,放疗科评估联合治疗可能性。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治疗获益与风险。
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建议记录服药后体温、血压等数据,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靶病灶影像。若出现严重黏膜炎或间质性肺炎等不良反应,需立即联系主治医师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