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层发生纵行裂开或形成溃疡,可能与便秘、腹泻、分娩等因素有关。其病因多样,及时明确诱因有助于缓解症状。
1、便秘
长期便秘导致大便干结,排便时过度用力可能使肛管皮肤受到机械性损伤,进而引发肛裂。患者常伴有排便疼痛、出血等症状。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小麦纤维素颗粒、开塞露等药物辅助治疗。
2、腹泻
频繁腹泻会使肛周皮肤长期受到粪便刺激,导致局部黏膜屏障受损,增加肛裂发生风险。反复擦拭也可能加重皮肤损伤。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补液盐等药物控制腹泻,同时保持肛周清洁干燥。
3、分娩
经阴道分娩时,胎头压迫可能导致肛管过度扩张,造成局部组织撕裂。产后便秘会进一步加重损伤。产妇可通过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需手术修补。
出现肛裂后需注意保持肛周清洁,排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避免用力擦拭。日常应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裂口经久不愈等情况,应及时到肛肠外科就诊,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