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睡眠不佳通常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情志调节、饮食调理等方法,需根据个体体质及证型辨证施治,以恢复脏腑平衡、安神助眠。
1、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方剂。例如肝火扰心证可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心脾两虚证适用归脾汤健脾养心,心肾不交证常选交泰丸交通心肾。中成药如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及煎煮方法。
2、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常选神门、内关、三阴交等安神要穴,配合百会、四神聪等头部穴位。临床多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肝阳上亢者可加太冲穴,心脾两虚者配足三里,建议每周治疗3次为宜。
3、推拿疗法
运用点按、揉捏等手法作用于头面部及四肢经络。常用印堂、太阳穴推抹放松,配合背部膀胱经循行部位拍打,足底涌泉穴揉压可引火归元。每日睡前自行按摩耳部神门、皮质下等耳穴3-5分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4、情志调节
中医强调"先睡心,后睡眼",可通过五音疗法(如徵调式音乐)、冥想吐纳等方式疏解焦虑。肝郁气滞者建议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招式,心火旺盛者可尝试睡前静坐调息。
5、饮食调理
推荐食用百合莲子粥、酸枣仁茶等安神膳食。阴虚火旺者宜用麦冬、玉竹煲汤,痰热内扰者可用竹茹、陈皮代茶饮。避免睡前摄入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品,晚餐不宜过饱。
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通常需坚持治疗2-4周。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营造暗光、安静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依赖安神药物。若伴随严重焦虑或器质性疾病,应及时中西医结合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