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主要包括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具体表现因人而异,需结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情况综合评估。
1、关节僵硬
骨折术后常因长期固定或缺乏锻炼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进而引发关节活动受限。早期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热敷等,有助于改善僵硬症状,恢复关节功能。
2、创伤性关节炎
若骨折累及关节面且复位不理想,关节软骨损伤后可能出现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活动时疼痛、肿胀。可通过减少负重、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手术修复。
3、骨不连
多因骨折端血供破坏、感染或固定不稳定导致愈合障碍,表现为持续疼痛、异常活动。需通过植骨术、更换内固定器材等方式促进骨痂形成,辅以超声波等物理治疗。
4、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手术操作可能引发局部红肿、渗液,甚至形成骨髓炎。一旦确诊需彻底清创,并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取出内固定物。
5、深静脉血栓
术后长期卧床可能引发下肢静脉血液淤滞,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建议早期进行踝泵运动,高危人群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预防。
术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若出现持续性疼痛、肿胀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查X线、血常规等明确病情进展,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