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通常不存在“最好”的药物,建议遵医嘱使用外用药膏、栓剂、口服药物或硬化剂注射等方式综合治疗,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1、外用药膏
常见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可直接涂抹于患处,通过抗炎、消肿及保护黏膜缓解瘙痒、疼痛等症状。部分药膏含局部麻醉成分,能快速减轻急性发作期的不适感。
2、栓剂
如普济痔疮栓、化痔栓等,经肛门置入后可在直肠内溶解,发挥收敛止血、抗炎镇痛作用,适用于内痔出血或轻度脱垂患者。使用前需清洁肛门,避免栓剂污染影响疗效。
3、口服药物
地奥司明片、草木犀流浸液片等口服静脉活性药物可改善微循环,减轻痔静脉瘀血;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急性疼痛,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避免长期服用。
4、硬化剂注射
针对Ⅰ-Ⅱ度内痔,医生可能在痔核内注射聚桂醇等硬化剂,促使血管纤维化萎缩。此方法需专业操作,注射后可能出现短暂肛门坠胀感,通常数日可缓解。
5、手术治疗
若痔疮反复脱出、嵌顿或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等。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调整排便习惯。
痔疮患者用药前应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久站,便后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若用药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便血加重、肛门肿物脱出无法回纳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