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皮肤发黄、乏力、出血倾向、肝区不适等症状,具体表现因人而异,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1、食欲减退
肝脏功能异常会影响胆汁分泌,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厌油腻、饭后腹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尤其在进食高脂肪食物后更明显。
2、皮肤发黄
胆红素代谢障碍会导致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严重时尿液呈浓茶色。皮肤可能出现蜘蛛痣或肝掌,部分患者伴随顽固性皮肤瘙痒,抓挠后容易出现皮下出血点。
3、乏力
肝细胞损伤会影响能量代谢,患者常感持续疲劳,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乏力感在清晨起床时尤为明显,可能伴随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蛋白质合成障碍表现。
4、出血倾向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会导致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呕血,女性患者可能有月经量增多现象。
5、肝区不适
肝脏肿大牵拉肝包膜时,右上腹可能出现隐痛、胀痛或叩击痛。这种疼痛在体力活动后可能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腹部膨隆等腹水体征。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注意饮食卫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并控制脂肪摄入,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