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常见的生理现象,主要由胆红素代谢不成熟引起。通常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代谢能力不足、肠肝循环增加等因素有关,多数情况下可自行消退。
1、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红细胞寿命较短,破坏后释放的胆红素量较成人多。胎儿期的高血红蛋白水平在出生后大量分解,导致每日产生的胆红素约8.5mg/kg,约为成人的2倍。这种非结合胆红素需经肝脏处理后才能排泄。
2、肝脏代谢能力不足
新生儿肝细胞内Y蛋白含量低,摄取胆红素能力有限。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仅为成人的1%-2%,结合胆红素生成能力不足。出生后1周该酶活性可达正常水平,但早期处理能力较弱。
3、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不能及时将结合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肠道内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经肠壁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加重胆红素负荷。
该现象通常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足月儿2周内消退。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值足月儿不超过220.6μmol/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日常需保证充足喂养促进排泄,密切观察黄疸变化。若出现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内)、进展过快、持续时间过长或伴有嗜睡、拒奶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病理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