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水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1、生理性原因
耳道内的耵聍腺会分泌淡黄色油性分泌物,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若分泌物被水浸泡软化后,可能呈现液态流出,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日常可用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口分泌物。
2、外耳道炎
游泳或挖耳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易继发细菌感染。典型症状包括耳痛、耳道肿胀、黄色分泌物渗出,可能伴随瘙痒感。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
3、中耳炎
感冒后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可引起鼓室积液。急性发作期会出现耳闷胀感、听力下降,严重时鼓膜穿孔流出脓性分泌物。通常需口服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片等抗生素,配合苯酚甘油滴耳液消炎。
发现耳道异常渗液时,应避免自行掏挖耳朵或进水。若分泌物呈血性、持续流出超过3天或伴有听力下降、发热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耳内镜检查和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