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该病主要累及细支气管,导致气道炎症和分泌物增多,可能引发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是鼻病毒、腺病毒等。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会引起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造成小气道阻塞。患儿通常先出现流涕、低热等感冒症状,随后在1-3天内发展为频繁的阵发性咳嗽,呼吸频率增快,严重时可能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肺部听诊闻及哮鸣音或细湿啰音,必要时通过鼻咽拭子进行病毒检测。
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婴儿大于60次/分)、喂养困难、口唇发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以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氧合为主,包括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吸氧等支持疗法。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烟草烟雾,并遵医嘱进行护理。多数患儿经规范处理可在1-2周内康复,但早产儿或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