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如何解释痧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痧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气滞血瘀、外邪侵袭、湿热内蕴等因素相关,需通过具体辨证分析其成因。以下是中医对痧的常见解释:

1、气滞血瘀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或外伤等因素可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局部出现血络瘀滞。此时皮肤表面可能出现青紫色痧点或斑块,伴随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此类情况常采用活血化瘀的疗法,例如刮痧或内服血府逐瘀汤等方剂。

2、外邪侵袭

暑湿、风寒等外邪侵入人体时,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这类痧证常表现为皮肤潮红、痧点密集,伴随头身困重、发热无汗等症状。临床上多用拔罐配合藿香正气散等解表化湿的方药进行治疗。

3、湿热内蕴

长期饮食不节或脾胃运化失常,可致湿热毒邪蕴结体内。此类痧证痧色多偏暗红,常见于胸背部,可能伴有口苦尿黄、舌苔黄腻等体征。治疗需清热利湿,可选用三仁汤配合刺络放血等外治法。

出现痧证时需注意辨别具体证型,避免自行过度刮痧导致皮肤损伤。伴有高热、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日常需注意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暴饮暴食及外感邪气,必要时可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体质调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