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直接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冷敷止血以及药物止血,具体选择需结合出血情况。若伤口较深或出血无法控制,应及时就医处理。
1、直接压迫止血
适用于小伤口或浅表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直接按压出血部位,保持压力5-10分钟,利用外力促进血液凝固。操作时避免频繁查看伤口,以免影响止血效果。若血液渗透敷料,需叠加新纱布继续按压。
2、加压包扎止血
适用于四肢中等量出血。在直接压迫基础上,用弹性绷带环绕伤口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触及远端动脉搏动为宜。包扎后需观察肢体末端颜色,若出现青紫、麻木需适当放松,避免局部缺血坏死。
3、止血带止血
仅用于四肢动脉破裂导致喷射状大出血。将止血带绑在伤口近心端,记录使用时间,每隔40-60分钟放松1-2分钟。需注意止血带不可直接接触皮肤,可用布料衬垫,避免神经损伤或皮肤坏死。
4、冷敷止血
适用于软组织挫伤引起的毛细血管出血。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伤处15-20分钟,通过低温收缩血管减少渗血,同时减轻肿胀。需间隔1小时重复冷敷,防止冻伤,面部冷敷时需避开眼球。
5、药物止血
适用于浅表创面渗血。可遵医嘱外用云南白药粉、凝血酶冻干粉等止血药物,促进血小板聚集。严重出血需静脉注射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血栓风险。
进行止血操作时需佩戴手套避免感染,处理后及时清洁伤口。若出血伴随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或异物插入体内、动物咬伤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止血带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肢体坏死,非专业人员需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