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偏高可能提示存在黄疸、肝功能异常、胆道阻塞等问题,通常与溶血性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加深等表现,严重时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产物,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两种类型。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红细胞破坏加速,或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受损。例如,溶血性贫血患者因红细胞大量破裂,间接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胆管结石或肿瘤则会引起直接胆红素排泄障碍。
长期胆红素偏高可能造成胆汁淤积,引发皮肤巩膜黄染、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胆汁酸沉积引起的皮肤顽固性瘙痒。若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此外,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伴随凝血功能异常、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等并发症。
建议发现胆红素升高时,及时完善肝功能、血常规、肝胆超声等检查。日常需避免饮酒、高脂饮食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慎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若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胆道梗阻或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