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是骨骼边缘形成的骨性增生物,通常与关节退变、韧带附着处钙化等原因有关,常见于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部位。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需结合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关节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劳损,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变薄,关节稳定性下降。人体为维持关节稳定,会在应力较大的部位代偿性形成骨赘,即骨质增生。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退行性改变的常见表现。
2、韧带附着处钙化
长期姿势不良、过度运动等因素可能导致韧带反复受到牵拉,在韧带与骨骼连接的附着点发生钙盐沉积,逐渐形成骨刺。例如长期低头可能引起项韧带钙化,导致颈椎骨质增生。
3、其他因素
关节炎症、创伤修复、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促进骨质增生形成。炎症反应会刺激局部骨组织异常增殖,骨折愈合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骨痂过度增生,这些均属于代偿性修复机制。
若出现关节僵硬、持续性疼痛或神经压迫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X线、CT等检查明确骨质增生的程度,遵医嘱采用热敷、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方式。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控制体重,适度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