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操作需注意确认环境安全、检查患者反应、正确实施按压和人工呼吸、使用AED以及避免操作中断等问题。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需在专业培训后实施。
1、确认环境安全
心肺复苏前必须确保施救环境安全,避免患者和施救者受到二次伤害。如遇火灾、触电、坍塌等危险场景,需先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再进行急救。施救过程中需保持冷静,避免因慌乱导致操作失误。
2、检查意识与呼吸
轻拍患者双肩并在耳边呼喊,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检查时间控制在5-10秒内,若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对于溺水或药物中毒者,需优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后再开始胸外按压。
3、规范按压操作
按压部位选择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叠扣垂直向下按压。成人按压深度需达到5-6cm,频率保持100-120次/分钟,保证胸廓完全回弹。施救者应跪于患者侧方,利用上半身体重进行按压,避免肘部弯曲导致力度不足。
4、人工呼吸配合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清除口腔异物。每次吹气持续1秒,观察到胸廓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按压与呼吸比例保持30:2,若不愿进行口对口呼吸,可持续进行单纯胸外按压。
5、AED使用要点
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后立即开启,按照语音提示贴放电极片。分析心律时确保所有人不接触患者,除颤后立即恢复按压。对于8岁以下儿童需使用儿科电极片或调节能量剂量,避免在水中或金属表面使用。
进行心肺复苏时需持续操作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0秒。建议公众定期参加红十字会等机构组织的急救培训,每两年复训一次。实际操作中若患者出现肢体活动、自主呼吸或专业医护接手,应立即停止复苏。日常应熟悉公共场所AED存放位置,掌握急救黄金四分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