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体不规则出血可能是排卵期出血等生理现象,也可能与子宫肌瘤、宫颈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排卵期出血
女性在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可能引起子宫内膜脱落出血。通常表现为少量褐色分泌物或点滴出血,持续2-3天可自行停止,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出血量较大或伴有腹痛,需排查黄体功能不足等情况。
2、子宫肌瘤
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可能引起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非经期出血。直径超过5cm的肌瘤可能压迫膀胱或直肠,出现尿频、便秘等症状。临床常用米非司酮片、氨甲环酸片等药物控制症状,必要时需行肌瘤切除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
3、宫颈炎
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的宫颈炎症可导致接触性出血,常伴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和性交疼痛。确诊需结合宫颈TCT和HPV筛查,治疗可选用头孢克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保妇康栓等局部用药。
日常需注意记录出血时间、颜色及伴随症状,避免使用含激素的保健品。若出血持续超过7天或伴有发热、头晕等症状,建议立即就诊妇科进行超声检查、激素六项检测及宫腔镜评估,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