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在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
1、1型糖尿病:该类型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患者多为青少年,起病急,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治疗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注射剂,同时需配合饮食控制。
2、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有关。超重、遗传等因素可诱发,中老年人群高发。早期可通过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后期可能需要联合胰岛素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如减重、运动是基础治疗手段。
3、妊娠糖尿病
特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高血糖,与胎盘激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有关。多数患者产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需在孕期通过饮食调整、血糖监测管理,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治疗以避免胎儿发育异常。该类型孕妇未来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包括单基因糖尿病(如MODY)、胰腺疾病(胰腺炎)、药物或化学物质诱导(如糖皮质激素)等类型。这类糖尿病需针对病因治疗,例如基因突变引起的需特定药物治疗,药物诱导型需停用相关药物并监测血糖变化。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保持合理膳食结构和规律运动。若出现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征兆等情况,需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更改药物种类或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