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能是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具体病因存在个体差异。若存在相关诱因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或近亲属患有高血压,自身患病风险可能增加。此类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监测血压,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托普利片、硝苯地平片、氢氯噻嗪片等降压药物控制病情。
2、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高盐高脂饮食易导致水钠潴留和动脉硬化,每日摄入超过5克盐可使患病风险显著升高。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行为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这类患者通过控制每日食盐量至3-5克、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多数可获得血压改善。
3、慢性疾病
糖尿病引发的糖脂代谢紊乱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约60%糖尿病患者会继发高血压。肾脏疾病导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也是重要诱因,此类继发性高血压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糖尿病使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控制血糖,肾病患者使用缬沙坦胶囊等保护肾功能。
日常应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建议家庭自备电子血压计每日早晚测量。若血压持续高于140/90mmHg或伴随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肾功能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遵医嘱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