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质疏松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质疏松的检查方法通常包括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定量CT检查以及超声骨密度检查等。具体选择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医生建议。

1、骨密度检测

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值,评估骨折风险。T值低于-2.5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此方法无创且辐射量低,适用于筛查和随访。

2、X线检查

普通X线片可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小梁稀疏等结构性改变,常用于评估骨折严重程度。但其对早期骨质疏松敏感度较低,通常作为骨密度检测的补充手段。

3、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等指标检测,可辅助判断骨质疏松是否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病等继发因素引起。骨代谢标志物如β-CTX、PINP等能动态反映骨吸收和形成情况。

4、定量CT检查

通过三维成像技术精确测量椎体骨小梁的骨密度,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或腰椎退变严重的病例。但辐射剂量较DXA高,临床使用相对受限。

5、超声骨密度检查

利用声波传导速度评估跟骨或指骨的骨质量,适用于社区普查和孕妇等不宜接受X线检查的群体。其操作简便但准确性略低于DXA,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建议存在腰背疼痛、身高缩短等症状的高危人群尽早就诊,医生会根据年龄、性别、病史等综合选择检查方案。日常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进行负重运动,有助于延缓骨量流失。确诊后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骨密度。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