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能否矫正需根据具体类型判断。柔韧性扁平足通常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改善症状,而僵硬性扁平足矫正难度较大,但可通过干预缓解不适。
1、柔韧性扁平足
此类患者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可见,负重时足弓消失。儿童期常见生理性柔韧扁平足,约15%会随年龄增长自然改善。可通过足弓训练(如踮脚运动、脚趾抓毛巾)、穿戴矫形鞋垫等方式增强足部肌肉力量,延缓足弓塌陷速度。定制鞋垫可使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更合理,降低足部疲劳发生率。
2、僵硬性扁平足
多由跗骨联合、垂直距骨等骨骼畸形导致,足弓在任何状态下均消失。此类患者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严重疼痛者可考虑跟骨截骨术、距下关节制动术等外科治疗。但手术主要目标是改善功能而非完全重建足弓,术后需配合3-6个月康复训练。
3、继发性扁平足
由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引发。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胫后肌腱炎患者可使用支具固定,配合双氯芬酸钠凝胶外用以控制炎症。此类扁平足矫正需在控制基础病情基础上进行。
建议8岁以下儿童定期观察足部发育,避免过早使用刚性矫形器。成人出现进行性足弓塌陷伴疼痛时,应及时进行足部CT三维重建检查。日常生活中可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避免长期负重行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足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