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发芽后一般不建议继续食用。发芽可能导致栗子内部营养物质流失,并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处理。
1、营养价值降低
栗子在发芽过程中会将储存的淀粉转化为生长所需的糖分,导致口感变粉且甜度下降。同时,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营养素也会随着发芽过程逐渐流失,使得栗子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2、霉菌污染风险
发芽环境通常需要潮湿条件,这会促进黄曲霉菌、青霉菌等有害微生物繁殖。若栗子外壳已出现黑褐色斑点或带有霉味,很可能已产生黄曲霉毒素等强致癌物,食用后可能引发腹痛、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
3、少量发芽的处理
若栗子仅长出不足2毫米的短芽且果肉未变色,经高温烹饪后可能仍可食用。建议切除发芽部位后,用200℃以上高温烘烤或沸水煮制15分钟以上,但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仍应避免食用。
日常应选择外壳完整、摇晃无声的新鲜栗子,储存时置于阴凉通风处。若发现栗仁发黑、变黏或散发酸败味,说明已发生腐败需立即丢弃。建议每次少量购买并在1个月内食用完毕,避免长期储存导致发芽变质。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