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疼痛通常出现在第一跖趾关节、足背、踝关节、膝关节以及手指关节等部位。这些关节因尿酸盐结晶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红肿热痛等症状。
1、第一跖趾关节
约60%-70%的痛风首次发作发生于此。由于该部位位于足部远端,局部温度较低且血液循环较差,尿酸盐易在此沉积。夜间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是典型表现,患者常描述为“刀割样”或“撕裂样”痛感,可能伴随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2、足背与踝关节
负重活动时易受轻微创伤,局部组织损伤会加速尿酸盐结晶的沉积。鞋履摩擦、长时间行走等因素可能诱发急性炎症,出现局部肿胀如“馒头状”,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严重时无法穿鞋。
3、膝关节
作为人体最大滑膜关节,丰富的滑膜组织为尿酸盐沉积提供条件。急性发作时关节腔内可能出现积液,表现为膝盖明显膨隆,皮肤紧绷发亮,屈伸活动时可闻及摩擦音。
4、手指关节
多见于病程较长或血尿酸控制不佳的患者。小关节受累时可见特征性“痛风石”形成,初期为皮下乳白色结节,后期可能破溃流出石灰样物质。晨起时关节僵硬感明显,可能影响持物等精细动作。
痛风发作期间建议抬高患肢减少活动,急性期可局部冷敷缓解肿胀。日常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ml以上。若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或出现肉眼可见的痛风结节,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进行尿酸代谢评估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