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可能与鼻腔炎症、病毒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恢复方法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一般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嗅觉训练、手术治疗及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
1、药物治疗
鼻腔炎症或感染引起的嗅觉障碍,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减轻黏膜水肿;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口服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导致者可能应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
2、物理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采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清除过敏原,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慢性鼻窦炎患者可行负压置换疗法辅助排脓。
3、嗅觉训练
每日持续嗅闻柠檬、玫瑰、丁香、桉树精油等不同气味的物质,每次10秒,每天2次,通过刺激嗅神经促进神经可塑性改变。临床研究显示,持续3-6个月训练有效率可达65%。
4、手术治疗
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或肿瘤压迫导致者,需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息肉切除术。颅脑外伤后嗅神经损伤者,若存在明确压迫病灶也可考虑手术干预。
5、日常护理
避免接触甲醛、油漆等刺激性气体,戒烟并远离二手烟。保持室内湿度40%-60%,均衡摄入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如适量食用牡蛎、动物肝脏等。
建议及时至耳鼻喉科进行鼻内镜、嗅觉诱发电位等检查明确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丧失者,约80%在1个月内自行恢复,超过3个月未恢复需积极干预。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使用血管收缩剂超过7天,防止药物性鼻炎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