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凝血五项检查结果有何意义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凝血五项检查结果的意义通常包括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监测内源性凝血功能、反映纤维蛋白原水平、判断凝血共同途径以及提示纤溶系统活性等。该检查主要用于筛查出血性疾病或血栓风险,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

凝血酶原时间(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PT延长可能提示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或存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影响。PT缩短可能与高凝状态相关,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监测内源性凝血功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APTT延长常见于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或肝素抗凝治疗期间。若APTT显著延长且伴出血倾向,需警惕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

3、反映纤维蛋白原水平

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和功能密切相关。TT延长可能提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或是存在肝素类物质干扰。纤维蛋白原(FIB)定量检测可直接反映该凝血蛋白浓度。

4、判断凝血共同途径

上述三项指标共同反映凝血酶生成阶段的异常。若PT、APTT、TT均出现异常,可能提示共同途径的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存在抗凝物质干扰。

5、提示纤溶系统活性

D-二聚体检测反映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数值升高常见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病理过程,也可作为溶栓治疗监测指标。但需注意妊娠、肿瘤等生理或病理状态也会导致其升高。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涉及多种疾病,检查结果需由专业医师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若发现指标异常,应及时就诊血液科或相关专科,避免自行解读延误诊治。接受抗凝治疗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